
畫面的構成決定影像的故事,也決定影像的力量。
上面這張圖很好的說明,原本是被追殺,
只截取部分畫面後卻看起來像是反過來要殺人。
攝影亦同,完全看拍攝者想要表達什麼。

舉上圖為例,這是一張我搭小飛機飛越大峽谷的空拍照…
…嗎?
其實呢,這才是「峽谷」的真貌

在這沙洲上,上圖我選擇聚焦在表現水流刻畫出的迷你峽谷地形。
這兩張圖片旨在說明同一個環境中,不同的著眼點,拍攝出截然不同的畫面。
人的注意力是很有趣的,如果既定的思維中不存在的事物,便很難在現實中察覺。
這也是許多人容易遇到的瓶頸,就是觀察太單元化,或缺少新的切入點。
我建議除了一般人最常拍攝的風景/人像之外,
可以多留意生活周遭的角落,純粹的幾何、光影,
許多具體而微小的美充滿在生活中,人往往只是缺少發現的能力。

個人認為構圖是畫面構成的關鍵骨架之一,
常見許多人做的事情,
就是把很鬆散的骨架(影像核心內容)套上華麗的皮(後製/特效),
然後就把基礎停留在原地去鑽研如何包裝,其實是很可惜的。
如果能不斷進化自己的觀察與影像構成基礎,
在觀看環境或檢視影像時便會有不同的體悟。
當然我所指的構圖並不是強調要方方正正、一板一眼,
而是達到視覺的平衡點,去蕪存菁,表現畫面的最大張力。
我們可以很快的學會相機操作,也可以很容易的學會基本後製,
但是要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將身處的環境拍出各種畫面的可能性,
便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跟經驗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