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求職指南:非資工科系如何轉職軟體工程師|如何成為軟體工程師

有人覺得轉職工程師難如登天,也有很多人都會說轉軟體工程師有多快多容易。其實轉職之路的困難度根據每個人自身時間條件跟學習能力有高度相關,平均而言絕對是有相當難度,不過這也表示轉職仍然可能成功。不過,僅僅是為了達到別人的起點,要有付出一切努力長期抗戰的覺悟。換一個角度想,轉職憑什麼跟那些一路資工科系念上去的人甚至世界各大名校畢業的高材生並肩一起工作?很多人針對軟體工程師的求職都是從本科系的角度,轉職的痛點情況因人而異,這篇文章將分享我自己的心路歷程還有給轉職者的一些建議。

由於避免篇幅冗長影響閱讀體驗,這篇將作為重點索引,有些主題會再撰寫專門文章做說明。

美國軟體工程師求職的現況

因為軟體工程師含金量大,競爭自然是十分激烈,與此同時市場求才若渴,只要有經驗、能幹活的軟體工程師在市場上還是炙手可熱,尤其是高科技公司重鎮。坦白講像我這種基本功比較弱的小白轉職者到處都是,面試的難度、深度、廣度都隨著時間不斷在提升,連帶就算是一路都念資工科系畢業者,多半也需要認真準備一番才能夠有好的面試表現。

求職熱區自然是有大公司駐點的科技重鎮,比如說北加州灣區矽谷(谷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族繁不及備載各種大大小小新創公司…)、華盛頓州西雅圖(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德州奧斯丁有許多大公司開設分部、紐約(Bloomberg及很多金融公司)。2020年疫情之後終身遠程工作的職缺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軟體工程師跨時空地域工作的彈性在疫情後展現得淋漓盡致。

話說從頭,我的背景

簡單聊一下我自己的經歷背景,我在大學的時候唸了教育學程沒有當老師,念了營養沒當營養師,念了餐飲管理沒走飯店旅館業。畢業退伍了去當代課老師,後來任國科會助理同時跑去學攝影。想到美國發展,但大學時期連微積分都沒唸過,於是在社大修了幾堂微積分試試水溫。後來申請了研究所唸的是應用經濟金融,第一學期很多課都聽不懂壓力大到在助教面前落淚,好不容易畢了業,求職之路也並不順利,千辛萬苦找到無關學經歷的工作,一年後本來有機會升遷,但是被更菜的人硬擠掉後對公司心灰意冷,才毅然決然踏上了轉職之路。(邊緣觀點:在矽谷收入不到貧窮線是什麼樣的體驗?

除了國中有用過最基本的HTML、高中電腦課有碰過Visual Basic(早已全忘光),以我一個對寫程式完全陌生的小白,一邊工作一邊從零基礎開始學習算法解題思維、數據結構、系統設計,準備履歷跟各種面試環節,一步一步從跟寫碼完全不相關的工作,轉到負責小組的內部工具的全端工程師,然後再到負責高流量高負載工具的後端工程師。我自認不是聰明的人,也不是有強大背景後盾的人,如果我能做到,還在徬徨的你應該也能做到。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分享能夠幫助到其他毫無任何工程跟電腦IT相關背景的人成功轉職成為工程師。

在美國轉職|如何成為軟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如何求職?

為了不讓此篇文章太龐雜,以下每一個細項如果有需要額外講解的,會加上我自身經驗部分會再詳細寫一篇文章作介紹。

  • 準備履歷
  • 完善LinkedIn
  • 準備技術面試
  • 投履歷主動出擊HR
  • 面試

準備履歷

以新人工作經驗三年以內,履歷盡量以一頁為主,排版上盡量減少浪費留白空間,跟軟體工程師不相關的經歷不建議寫,項目可以不用多但是盡量寫得詳細,具體用了哪些工具哪些技術達成什麼結果。

Built internal tool using NodeJS, React, and Redux and Selenium to automate QA and monitoring customer facing web app which improved click through rate by 3%.

履歷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沒有好的履歷根本就進不了面試,更遑論要拿到工作。海投特別重要因為通常是程式過履歷,如果關鍵字不夠Match就直接連看都不看了,而且就算你是內推或天皇老子推的履歷都還一樣,履歷是你一個人的門面,在求職的份量絕對是重中之重。

轉職人士在工作經驗跟實戰項目的簡歷描述多半會處於劣勢,如果真的沒有做過project建議上Github找一些你感興趣的開源專案研究其架構、功能、優缺點,甚至如果可以做出貢獻更好,這些都可以寫在簡歷當中。關於這個主題會再寫一篇專門的文章說明。

完善LinkedIn資料

你如果喜歡用Monster/Indeed/CareerBuilder/ZipRecruiter…都可以,只是美國求職其實完全可以單靠LinkedIn解決。把個人資料根據履歷內容填到LinkedIn之後,除了還可以再寫得比履歷更詳細之外,也要記得到個人設定將正在主動尋找工作的狀態打開,這樣Recruiter才會注意到你。

LinkedIn的資料可以比履歷更豐富許多,但一樣注意不相關的經歷不要寫太多,如果有可以往軟體靠的經驗就盡量寫往軟體方面的工作經驗,在Summary把所有技能跟目標列出以簡明扼要讓獵頭一目暸然。

常規的面試過程之外,也可以試試看這兩個近幾年興起的管道

Hired簡介/Hired特色

  • 建立一次Profile應對多個公司
  • 讓公司自己來找你,減少海投浪費的時間
  • 可以發現有潛力或者適合自己的新創公司
  • 推薦制度

Hired的招聘過程是當你建立Hired profile之後會讓各個Hired有合作的公司瀏覽看是否對你的簡歷有興趣,如果有公司或多個公司願意進一步面試甚至給予工作機會,這個好處是你不用挨個公司一個一個遞履歷,如果已經準備得比較充分了,可以試試看挑戰一下。HIRED推薦連結(歡迎使用本站推薦連結註冊,祝您好運拿下大Package)

TripleByte簡介/TripleByte特色

  • 建立一次Profile應對多個公司
  • 讓公司自己來找你,減少海投浪費的時間
  • 參加TripleByte的線上考試跟TripleByte Interview,如果做得不錯就有機會拿其他公司直接面試

跟Hired比較不一樣的是TripleByte提供自己一套線上測驗跟面試的機會,透過TripleByte已經幫想要招聘的公司先進行一輪篩選,同樣也是適合準備到一定程度的求職者,或者有些Project經驗hands on能力比較豐富的人。TripleByte推薦連結(歡迎使用本站推薦連結註冊,祝您好運拿下大Package)

投履歷主動出擊HR

海投履歷或許可以用在找工作初期,不過是一個相對比較沒有效率的方法,事半功倍的找工作姿勢應該是在LinkedIn中不斷拓展人脈讓獵頭自己來找你。每天都在各大公司找一些軟體工程師來加好友,然後進而搜尋Recruiter開始加好友,因為如果你在Linkedin上完全沒朋友的話你很難擴展HR的人脈。如果的沒有人主動跟你搭訕一方面你需要思考你的LinkedIn資料可能不夠完善沒有引起獵頭的興趣,另一方面你也可以主動對Recruiter出擊cold call,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招人,真人一對一聊的效果肯定會比海投好很多。

有很多人說超級有用的內推確實是一個管道,但太多人內推的時候其實也就變得沒什麼用。如果你跟recruiter建立起關係,他們手邊要是有職位就會直接找你去面。記住一個面試失敗不是表示你不好,而是剛好你不是最適合這個職缺的人。好的Recruiter會幫你再接再厲,只要你實力夠他或許可以重複幫你到入職為止。

面試

技術面試 Technical Interview

對於完全沒有背景的人來說,技術面試會是需要下最多功夫的部分。準備面試除了要掌握你要面試的領域工具,比如說前端側重Javascript/React/Vue/Angular…語言特性跟框架知識,或者後端要了解Java/Python…語言特性以及不同數據庫、存取資料大小跟速度Benchmark要有sense等等,還要依據你熟悉的語言準備算法題,也就是俗稱的刷題。除了最好每天都要寫一定量的題,保持手感,最重要的是如何跟面試官交流,比如說如何釐清問題,如何在與面試官在問答中一步一步將題目解出。另外一個大主題就是系統設計,初級工程師考核系統設計的佔比較低,通常越資深系統設計佔比就會越重。關於這個主題會再寫一篇專門的文章說明。

行為面試 Behavioral Interview

有些公司除了技術面試還會問Behaviral question。像是亞馬遜這種必問BQ問題的公司一定要好好準備,比如說為什麼要選這家公司、工作中遇到衝突如何解決等等,除了要對該公司有基本的理解之外,在回答的時候遵循STAR的模式來敘述可以更有條理,務必多準備實際例子來支持自己的論述。關於這個主題會再寫一篇專門的文章說明。

轉職路上的一些心理建設

以上輕描淡寫整個過程,簡單說就是準備好自己的技術面試實力還有充實好履歷之後就一直投工作循環面試直到找到工作為止。但是要一路走來,面對無數次懷疑自己、無數次履歷石沈大海、無數次失敗的面試結果,挺到最後成功的一次,所需要投入的時間跟精力難為外人所道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最後提供一些轉職的心理建設跟想法,希望大家都可以挺住撐過去,最終拿到心儀的工作。參考邊緣觀點:非資工背景轉職軟體工程師的過程是什麼樣的體驗?

不一定需要是最聰明的人,但要是能堅持到最後的人

軟體工程師大致上有兩種人,一種就是真的很聰明,學什麼都能舉一反三,加上知識的深度跟廣度能夠快速解決問題。另一種人就是需要時間去累積跟學習,慢慢從實務經驗中成長,其實常態分配之下大多數的人都是屬於後者。

如果不是天資聰穎,如果沒有任何基礎跟背景知識,最少要有毅力堅持到最後,如果沒有辦法堅持,建議不要浪費時間走這條路。選擇成為軟體工程師這條職涯,至少我自己目前的體驗是一輩子必須努力不斷的修煉才能走得比較平穩,無論是還沒入行之前或者在入行之後,努力,只是最基本的門檻,來到這裡你會發現多數的人都非常努力。

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的時區

這個世界有人含著金湯匙出身後來家道中落、有人出身貧困但後來白手起家、有人走得快就有人走得慢。很多人都會同意針對準備面試來說,短時間高強度全力密集衝刺會比長期馬拉松抗戰來得容易許多,比方說有的人轉職是當成一份全職工作在準備找工作,每天可以投入至少八到十小時的時間在學習,通常就會比較快上岸;而有的人必須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甚至有的人還得一邊忙其他的外務,要準備到好當然就會需要更多時間。如此不同的條件跟環境之下,想要簡單得劃分多少時間就得達到什麼進度其實是不太現實的。但只要往你想去的目標持續努力,總有一天可以走到,不要羨慕別人走得快,你也在過著屬於自己的時區。


最後如果你已經準備好面試,對Walmart的工作有興趣,需要Walmart內推/Walmart referral也可以來信johnsmtsai@gmail.com。標題請註明Walmart內推,內文請附上職位連結跟你的履歷跟姓名,and we will go from there.

如果有其他關於轉職/美國求職的問題也歡迎留言討論:)

1則留言 追加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