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觀點:非資工背景轉職軟體工程師的過程是什麼樣的體驗?

前兩篇文章聊了剛來灣區矽谷起步的生活(邊緣觀點:住在灣區矽谷的車庫是什麼樣的體驗?邊緣觀點:在矽谷收入不到貧窮線是什麼樣的體驗?),這一篇文章主要是想要聊聊選擇轉職後的心路歷程,至於實務上如何準備轉職的那些小細節,有時間的時候會再用專門的一篇文章來說明。(美國求職指南:非資工科系如何轉職軟體工程師|如何成為軟體工程師

打不贏,那就加入

我永遠記得高中時輔導課做的性向測驗結果,不管是哪一個面向我都蠻高分的。測驗題我明顯知道我不喜歡做什麼,但是多數的領域都還算有興趣(不討厭)。當時我就拿著我的測驗結果問輔導老師該如何解讀,我印象很深刻他看著我說:「看起來你未來做什麼都可以,只是不一定會做得很爽。

在殘酷的職場拼搏之下淪落為失業人口,思索著人生的下一步,美國很大、世界很大,其實我大可以一走了之,去尋找適合自己背景的地方發展。但是換個角度想,既然人都來到矽谷,我也想挑戰是不是能看看那雲端上的世界,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博。在這邊大家常說「條條大路通CS(Computer Science)」,無論是身邊或是耳聞,在美國許許多多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都有不少人跨領域選擇轉職為軟體工程師。既然我不討厭,那現在如何轉職成了我的當務之急。

日以繼夜半工半讀

矽谷高額的生活支出,使我不得不保持著工作狀態 。失業後又盡快找了一個工作入職,即使薪水比之前工作還低,但此時的我需要一份穩定收入支撐生活,無論多少都好。每天八個小時上班之外,除了吃飯洗澡睡覺,我將剩下的時間幾乎全部都投入在學習進修,甚至假日也都全時投入學習。

每一天下班後還要學習三四個小時的夜晚,數不清的週末從早到晚一整天都在學習,沒有假期也請不起假,沒有什麼其他休閒可言的生活就這樣咬著牙沒有盡頭得過下去。

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軟體工程師所需要的知識跟技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職缺的競爭對象多半是來自全美甚至全球名校相關科系畢業高材生或是早在業界打滾多年的老油條。永遠都有更聰明的腦、更新鮮的肝,夜深人靜也常常懷疑自己,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矽谷一個半路出家的小白,到底何德何能跟這些怪物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

第一個轉捩點:一腳踏入行

很早我就跟主管表達過我對工程師相關的職位很有興趣,在工作中我也盡量融入學到的寫程式技能來解決實際工作問題。七八個月後主管表示組內有一個跟內部工具有關的職缺,我很感謝他把我剛入職的想法放在心上,也很感謝他想到有我這個候選人。通過幾輪算法面試之後錄取,轉職為工程師,負責組裡用的一個生產力工具。

原本心心念念轉職後能夠加薪改善生活,沒想到我的外包公司表示現在是三個月試用期間,所以暫不會調薪。領香蕉卻要充當大金剛,這個結果我也只能含淚吞。等終於熬過了試用期,我想說那現在總可以給個七七八八工程師級別的薪水了吧,結果公司只是在現有的薪水上再加了一點,表示我沒什麼經驗就最多就只能這樣。明明工作內容已經完全不同,這種被剝削的屈辱更讓我有想要盡快脫離的動力。

即便如此,這個工作經驗對我轉職的經歷來說非常關鍵,他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工具,從前端到後端的完整架構。讓過去從來沒有正規軟體工作的我來說有了真實的相關工作經驗,在之後的面試中我也更有了信心。加上老闆跟同事都對我很好,只是給薪不符合市場,這也是身為合約工的悲歌。

第二個轉捩點:奇蹟的加面

騎驢找馬,本來就有難度,不像還在學或剛畢業的時候能有一點藉口全職找工作,即使知道集中火力短期高效可能會有奇效,但為了生活柴米油鹽,承擔辭職背水一戰的風險也不現實。期間一直有參加面試但也一直挫敗,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第一次去Google面試的時候還被面試官羞辱。還有像是第一次面亞馬遜完我還蠻開心的,自我感覺良好面得還可以,但後來還是被拒了。這種高壓學習還有一直懷疑自己的過程日復一日,你到底還要準備多久?你有沒有設定一個停損點?直到有一次以為又要再一次石沈大海的時候迎來一次加面。 一般來說加面的情況就是面試官對求職者還有疑慮,或者有兩個求職者讓面試官猶豫不定,他們希望透過增加一輪面試來做最後的決定。

這個公司我已經去onsite面了一整天四輪,普通正職的面試也是差不多這個強度,何況這還只是合約工的面試。過了一陣子沒消息本來以為涼涼,結果又加了視訊面試一輪,等待了幾天後跟我說錄取了。這個機會來得突然,終於名正言順的踏入了軟體工程師的職場領域。

超英趕美,每天現學現賣

這是我第一次加入一個正規的軟體工程師團隊,跟之前只有兩個人負責小工具開發的經驗南轅北轍。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知識體系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加上組內幾乎每個都是Senior或甚至Staff,我一個小廢柴顯得無地自容。第一年不管是工作或是開會時時刻刻幾乎都在鴨子聽雷的狀態,光是要搞清楚別人在討論什麼都非常困難,每天都疲於奔命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初期常常懷疑自己到底是否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但換個角度想公司也不是吃素的,如果錄取了我自然是認可我有這個能力勝任工作,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想辦法如何把手邊的工作完成。做中學、學中做,每天下班後繼續工作現學現賣。

到後來才慢慢體會到學了老半天的寫碼只不過是這個工作的起點,要把這個工作做好,想要繼續在這個職涯長遠發展還需要學習更多。工作時除了技術,還有很多自己在這個職場不足的Soft Skill/Mindset,透過跟主管一對一的機會去了解公司對我有什麼樣的要求、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在公司的地位發展成長等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除了努力也得努力對方向,避免白忙一場。

第三個轉捩點:苦海無涯,終於上岸

從入職後就跟老大不斷溝通希望能轉正,剛開始他只是敷衍我說我認真工作就行了,到後來一起設定一些目標跟改進的事項,每隔一段時間去追蹤跟修正應該補強的方向,終於盼到了老大跟我說有正職開缺。

在美國如果自己不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人會理你。普遍認為華人在美國常遇到職場天花板就是因為我們民族性上比較內斂低調,常覺得有事不一定要跟別人宣揚,加上語言的隔閡很多事情就更難以表達清楚。但是過來人都明白在美國尤其是職場,如果不表達自己想要什麼,通常就只有吃虧被冷落的份。

經過了四輪面試,還有漫長的行政流程等待,最終成為了夢寐以求的正職員工。得到了畢業後就買不起的保險、不工作就沒錢到現在有無上限的帶薪休假、做多少算多少的時薪終於有了年薪、再也不是傳說的股票跟簽約獎金⋯⋯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工作能力被肯定,一個半路出家的小白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利用價值。

Trust Your Team, Trust Yourself

最後一輪的面試是跟老大,在結束之前老大跟我說無論前面面試得怎麼樣,一切面試流程在這邊都結束了,「My feedback is positive, trust your team, and trust yourself.」。五年後達到了五年前設定的目標,這其中甘苦難為外人所道也。成功到目標最後只是一個結果,但我想成功真正的滋味是在那過去一路漫長的累積過程之中的。相信身邊的隊友,相信自己,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多元文化背景的職場環境

從跟老大共事的過程之中,也比較了解到他是一個比較願意給機會的人,他相信只要給時間,沒有人是學不會的,我想這也是當初他們傾向願意給我機會的原因之一。反觀我聽到很多亞洲的職場文化,相較之下很多公司偏向認為把人招進來不是學東西而是要馬上發揮戰力,讓很多有潛力的新人缺乏栽培的環境是比較可惜。

我們組規模算是比較大的,同事的組成有來自五六個不同國家人種組合。不但母語迥異,成長的時空背景也差非常多。同事之中有人攀登過喜馬拉雅山、有人曾經在印尼當潛水教練、有人當過新創公司CEO、有人已經賣掉自己創的公司,然而最後都到了同一個地方,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天無絕人之路,感謝那些生命中的貴人

最近讀到偶爾運動的帥哥營養師小紅說「就紫微斗數星象比例而言,這世界上貴人比小人多很多的」一路走來百感交集,還好貴人比小人多,要感謝身邊的很多人。

記得當時寫白板面試完四輪已經覺得快要虛脫,過一個禮拜杳無音訊之後又跟我提了一場加面,後來我才知道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時組內想招的是前端的技術人員,即使我有全端的經驗但我準備的方向比較是偏後端的。其中一個面試官也就是現在的同事覺得我面試表現還不錯也很積極,因此問了組內其他工具的後端是不是有缺人。正也就是在他的一念之間,組內討論的時候跟老大提起了我這麼一號人物,老大說那就交給另一個資深工程師面試來決定,也因此才有了加面翻盤的機會。如果有平行時空我在第二個轉捩點面試失敗的話,當時過幾個月很可能就要再次面臨失業,因為原本的組不久後就因為敏感資料跟成本考量被公司解散了。

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跟我同期入職的同事在軟體業界有超過十年經驗,做了一年左右他選擇離開去別的公司,當時說是之後有管理職機會,心中也很是祝福。過了一年他突然回到組裡,老同事再相聚格外親切,但也疑惑為何他沒有在另一家公司發展,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公司對他的職涯規劃與他想發展的方向不同因此離開。堅持下來的我得到了轉正的機會,而他還在繼續做合約工。時也,運也,命也,非我之所能。

我的前半生

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往往需要用比別人更多的努力跟付出才能到很多高手輕鬆達成的高度。過去我的姊姊也曾轉換人生賽道,那時我跟他說:「我覺得你好厲害,想要考什麼就能考上。」他跟我說「我不厲害,其實你也可以做到,主要就是看你有多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只要你想要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十年前一個大學剛畢業退伍一年在做國科會助理的我,自學攝影到能接案收入、不斷旅行充電累積作品、參賽得獎到出書。雖然算不上什麼大成就,但是在我的生命中也算是達成了當初攝影夢想的里程碑。每當有了還沒有達成的目標,我就會想起當年跟姊姊的對話。你有多想要達成這個目標?你肯花多少時間達到這個目標?其實大多數合理的目標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是花時間努力達不到的,多數人都是因為種種其他因素而選擇放棄。

讀研後跌跌撞撞一路迂迴走到現在,從貧窮負債到有自己的小家。如果沒有當年誤打誤撞來到現在的環境,我覺得以自己的惰性我不會強迫自己一直不斷蛻變向前。三十多歲轉行技不如人,也不知道還能夠走多遠,但既然是自己選擇的路,那就相信自己,設定下一個目標並繼續努力走下去。未來我也想幫助更多有類似情況的人能夠順利追求自己的目標,這就是一直以來我不斷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的主要原因。

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值得幫,也不是每個人都會appreciate你對他的好,但是佛度有緣人那就隨緣做到底。如果對美國職場生存/轉職軟體工程師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繼續關注我的碎碎念:)。

矽谷小白奮鬥史
邊緣觀點:住在灣區矽谷的車庫是什麼樣的體驗?
邊緣觀點:在矽谷收入不到貧窮線是什麼樣的體驗?